close

書名:改變帶來醫治   亨利 克勞德博士

  • 成長的三個因素:恩典、真理和時間。
  • 學習與人相連  (1020日下午1:59 )
  • 1.靈命成長的要素:恩典、真理、時間
    2.學習與人相連的技巧:認識需要、與人親近、向扭曲的思想挑戰、把自己放在易受傷的位置、容許依賴感、同理心、安於憤怒、禱告默想、倚靠聖靈、認識防衛手段、向生命說「是」⋯⋯
    「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,勉勵灰心的人,扶助軟弱的人,也要向眾人忍耐。 」(帖前書5:14
    「對需要的認知是成長的開始。若要在深入的層次與人相連,謙卑和易受傷的人格特質是絕對必須的。」
    「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。 」(加拉太書 6:2
  • 畫定界限
  • 建立與維持界   1022日下午5:57
    為自己的態度負責:我們的態度和信念是我們的責任,不是別人的;其他人的態度和信念是他們的責任,不是我們的。
    為自己的感覺負責:無法好好處理感覺情緒者失去智慧,會與自己失去聯絡。「他們的心被脂油包裹,他們用口說驕傲的話。」(詩17:10
   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:學會因果律,對行為及後果負責,避免生活在混亂中。
    為自己的思想負責:我們必須為自己錯誤的想法負責並改正,如果對事對人的假設沒有明察,事後又去責怪別人,為別人的思想負責,就是侵犯別人的界限,期望別人為我們的思想負責亦同。
    我們的能力:當我們太順應別人,會失去我們的身分和獨特性;「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才幹做事,做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。」(彼前4:10)神造我們每個人都不同,我們有責任發掘恩賜並發展操練之
    我們的選擇:我們有選擇做某事與不做的權利,並為此結果負責;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,做的每件事也都有它的後果。
    認知自己的有限,並學會表明界限(學會拒絕自己能力及界限外的事)。
    https://goodyvo.pixnet.net//11232385-改變帶來醫治%3A我是誰%3F界限定義我是誰
  • 學習設限
  • 越界   1030日下午
  • 身體的界限:身體是神聖的殿、是一個器皿,要用聖潔、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(帖前四:4)
  • 身體被侵犯,會否定自我、無法感覺或經驗有意義的身體功能;
  • 父母對待孩子不讓孩子做決定,也是一種不嚴重的越界,父母要給孩子範圍,但孩子需要有些選擇
  • 感覺:我們的感覺是我們的責任;別人的感覺是別人的責任。
  •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,我們老是想令別人高興,自己則無法做出正確自由的選擇,但生活成功與否,不能以別人對我們高興與否做決定,如果我們要為別人的不悅負責,受別人的控制,要學習說不。
  • 有控制欲的人,以為用生氣或悲傷就可以達到控制的目的,但往往只對沒有界限的人管用。
  • 劃定界限不是無情,永遠需要敏銳於別人的感覺,但不可為他們的感覺負責;如果對方夠成熟,他會處理自己的不滿情緒,不夠成熟就會怪別人讓他失望。
  • 因罪惡感而有的屈從不是愛,是奴隸。
  • 聖經上說:我們對別人負責,而非為別人負責。
  • 如果我們生氣,就去處理:(1)面對得罪我們的人,指出錯誤,然後饒恕;或(2)放下我們自己的期望,那是造成生氣的原因,然後清楚的與對方溝通。
  • 態度:應該設定自己的態度,而非為別人的態度負責,每次當我們被別人的期望迫害,我們必須分辨為什麼我們態度會使我們感覺壓力。
  • 行為:當一個人替別人的行為負責時,耕耘與收穫的因果定律就不成立了,過度保護別人不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,行為沒有界限和後果,就會失去控制。
  • 有些孩子被教導愛做什麼都可以,如果出了麻煩,有人會解決,成人以後他們也會如此,持續找到替他付出代價的人。
  • 思想:情緒與思想互相關連。如果別人對我們有好或壞的想法,我們必須接受,可以試著影響,但不能控制,這是他的自由。
  • 如果我們怕人定罪,我們就有麻煩了!有些人不論我們怎麼做他們都有得批評。我們絕對不要為了別人怎麼說而擔心,但我們要注意對自己的看法。
  • 所有扭曲、偏激、論斷,都不要駐足於我們的領土內。有些人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(15:9)這些教導綑綁人的靈魂,當人用自己的解釋套在別人身上,就是越界了
  • 能力:絕不要跟別人比,神造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特。
  • 選擇:為別人做選擇、認為別人該替我們做選擇、用罪惡感操縱別人,都是越界。
  • #當我們沒有界限
  • 被動的挑行為,表現在對要求的間接抗拒,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來設定界限,對要求說不。
  • 當我們不設限,讓人對我們予取予求,很可能被動的設限。忽視自己、身分混淆、獨處困難、被虐待狂、受害者心態、埋怨、過度負責或不負責、罪惡感、勉強、被遺棄感、孤立或極端依賴、沒有秩序缺乏方向、飲食失控及拖延、衝動及焦慮。
  • 設限的障礙:過去的傷害、扭曲的思想都會阻礙界限的設立。

#學習設限

  1. 注意自己的身體、感覺、態度、行為、思想、能力、選擇、慾望和限制,對於過去、現在、將來作一個存貨盤點。
  2. 定義你是誰、不是誰:需說出自己喜歡的、不喜歡的。有界限問題的人,不會為任何事站出來說話,他們接受每一件事,這有很大的破壞性。箴言第六章中,神要我們抵擋恨惡一些事。
  3. 練習說不:最難的是父母。
  4. 停止抱怨別人:去面對去處理。
  5. 停止扮演受害者、不屈不撓、積極主動而非被動。「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。」(羅3:4)
  6. 選擇有價值的目標前進、操練自制、接納別人、理解你需要分離、要彼此坦承、向扭曲的思想挑戰。
  • 分辨善惡
    • 我們沒有預備好接受不完美,這世界許多事分為好的與壞的,常會產生衝突,我們無法有一致的關係,理想的自我與真實的自我互相爭戰,曾經受過的傷害、痛苦和情緒發展不足、不成熟,也會影響我們,有時自己無法接受自己內心某部分的「壞」,就可能衍生強迫性的行為。
    • 理想與真實的自我之間應該是恩典、無條件的愛及接納,好的關係就會建立。
    • 聖經告訴我們兩個主題:1.我們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,我們的價值極其寶貴;2.我們是有罪又破碎的,有理想與真實的自我,都是事實,都需要與神與人在恩典中和好。
    •  
    • 不一定是不會錯的,是從小長大價值觀的累積,加上對自己的期望。
    • 扭曲的理想自我有兩方面:一是已失落的(完美),一是錯誤的(非人性)
    • 聖經強調我們不要否認自己裡面的惡,也不要看別人都是好的。
    • 攻擊和論斷通常是人們處理「惡」的作法。
    • 接納自己的好與壞,對別人也必須如此。
    • 孩童時期如果沒有足夠的好、愛與饒恕,長大後他們習慣善惡兩分,愛他們滿足他們的,離開恨惡那些讓他沮喪的。
    • 神的恩慈憐憫使我們面對失敗,祂並沒有嚴厲地定罪論斷,父母管教子女也該如此。
    • 如果我們傷害了別人、自己、或神,這罪會使我們難過。依神的意思憂愁,不會使我們處罰自己、或別人,而是去關心被傷害的對象。這是以愛做基礎的規範,而非以具怕刑罰做基礎。
  • 學習長大成熟
    • 無法長大的徵狀:
    • 過度需要認可、需要准許:別人的意見占了太多份量,依賴別人的肯定。
    • 恐懼別人不贊同、害怕失敗:
    • 罪惡感的來源和得不到父母的贊同有關,也可能產生自卑感或優越感。
    • 「你不可以這樣」症狀,不能接受差異:被權柄綑綁的人有制止創造力的傾向。有人想出做事的新點子,他會說這樣行不通的,對任何新事物或創意有一道牆,對嘗試新事物很悲觀。對父母的限制和懲罰太過認同,如果別人想法不同就是錯了。
    • 失去能力,將能力全給控制支配型的人,將權柄理想化:其實他們可以聽教訓並決定要相信什麼,而非由別人告訴他們該相信什麼。
    • 非黑即白的思想,輕易論斷人
    • 長大成人的技巧:
    •   信仰的重估、對權威可以不同意、以實際眼光看父母和權威、做自己的決定、操練不同意別人、處理你的性生活、允許自己與父母平等、對才能的認知和追求、體認成人的特權、使自己有紀律、有惡事有權柄、能自由順服別人、行善、不做法利賽人、欣賞隱密未知之事、欣賞與愛不同的人。
    •  
arrow
arrow

    GraceAnnJoey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